我们需要确保新的 DNA 分子通过按照计划将较小的 DNA 分子组合成较大的分子(重组 DNA)在细胞内稳定维持和发挥功能,这个计划通常被称为克隆策略。
那么为什么博客标题如此具有挑衅性呢?事实证明,许多涉及重组 DNA 的学术出版物并未包含用于实验的 DNA 构建体的完整、明确的克隆策略。克隆策略有时是通用的,例如“基因 X 被克隆到质粒 Y 中,生成质粒 Z。”(质粒是一个小的环状 DNA 片段,可以自行复制,而此处的克隆仅指将 DNA 分子连接在一起。)这不足以重建质粒 Z,导致对质粒 Z 的研究无法重复。未能记录克隆策略中的精确工作既是不幸的,也是不必要的,因为它们由一系列简单的单元操作串联而成,结果几乎总是确定性的。
克隆策略的描述
克隆项目的手动规划非常常见,其中使用点击式 DNA 编辑器以及从数据库或 DNA 测序实验中获得的序列文件。这些数据文件、序列登录号、PCR 引物序列等,以及对执行的操作的详细描述,对于在体外或计算机中重建最终构建体序列是必需的。即使提供了这些信息,除非手动重新创建每个步骤,否则也无法保证其正确和完整。然而,这可能并不容易,因为对于应包含哪些信息或如何描述克隆策略,没有广泛采用的标准。
Pydna:可执行的克隆策略
克隆策略可以使用 pydna 包在 Python 中正式表达。Pydna 可以以紧凑的方式处理最常见的亚克隆技术(即,将 DNA 分子缝合在一起的技术)。Jupyter Notebook 支持线性叙述格式,该格式通常已用于描述克隆实验。
我们在上一个示例中制作的质粒不足以使基因活跃。基因通常需要一个 启动子和一个 终止子才能进行转录。启动子和终止子是启动和结束 转录的 DNA 片段,转录会生成基因的 RNA 副本 (mRNA)。
同源重组和 Gibson 组装技术通常用于组装更大、更复杂的重组 DNA 分子。这些技术需要在 DNA 末端有短的相同 DNA 序列片段。Pydna 实现了一种 DNA 组装算法,该算法仅依赖于分子的 DNA 序列。在下面的示例中,我们使用 pydna 模拟同源重组,以为我们在上一个示例中克隆的基因制作表达质粒。
图 3:pYPkpw 质粒被限制性内切酶(吃豆人)切割。启动子、AcpH 基因和终止子通过 PCR 获得。四个线性 DNA 分子通过共享的 DNA 序列重组在一起,形成一个新的环状分子。
Björn Johansson 是葡萄牙布拉加米尼奥大学生物学系的助理教授,他在那里领导一个小型研究小组并教授生物学。他的研究领域是酵母生理学和代谢工程,他的团队正在尝试扩大面包酵母的代谢范围,以包括有趣的新产品和底物。在生物学之外,Björn 对生物信息学和开放的可重复科学感兴趣。他也是开源软件爱好者,自 2007 年以来一直在桌面上使用 Linux。